好幾次旅行回來,都有莫名的失落感。

「結束了,該回到正軌上。」

旅行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間隔而已,做學生的還要繼續努力讀書考試,畢業後就要找份好工作,工作穩定多賺點錢日後才會有好日子過,一直走在路上是不可能的。社會上所認同的潛規則,是如此真實地走到我的面前,在我腦海中不停回盪。

時光倒流,回到塞爾維亞,我遇上一個獨自徒步旅行的男人。他正打算用兩年時間從愛爾蘭走到澳洲,把路上拍下的照片賣給報社雜誌賺取旅費。

「為什麼你想一個人用最原始的方式旅行呢?」
「我很喜歡步行,所以我想一直走下去。」

他說得那麼平淡,彷彿一切是自然不過的事。心裡喜歡做一件事,原來可以有這麼大的動力,原來人生可以如此單純活著。

「所以遊歷之外,旅行其實是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價值與學問:從破解迷思所帶來的眼界,勇氣與自知。」讀到蚊蚊寫的這句話,內心不期然湧出一份溫熱,旅行中的人和事如雪花般飄散。

我想,若我從不離開正軌,一直跟著社會的主流去走,在求學時期沒有踏出一步去看看世界,也許今天的我從不會懷疑正軌上的生活,不會思考人生是不是可以有另一種的可能性,不懂得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自由與幸福。失落,源於我意識到這一切的改變,我仍是我卻又回不了原初的我的矛盾情感。如是觀之,感到失落也不是壞事。

夢回印度晚上,我與幾位旅友把酒談心,在月光之下說夜話。說到離別以後、旅行結束以後,我們的路將會如何。朋友之中,有人選擇回到事業上,有人打算到外國進修,也有人打算繼續過著半工半遊的生活。面對未知的將來,大家各懷心事,有說不盡的迷惘。

每個人都想做喜歡的事,卻又必須面對種種限制,誰也學不了誰。現實中的我也不知道那條路比較好,仍然在各種想法之間糾結著,還沒有確切的答案。「旅行和人生都是一場又一場的修行與冒險,沒人能提供出路與答案。正如一人在外,你只能相信自己。」蚊蚊如是說。

儘管我還不能做到徒步者的灑脫,卻不再如從前般執著人生中的每一步是否「正確」。因為那些所謂的「正確」並非我真正心裡所想的,更多是來自周遭社會的雜音。我漸漸懂得放開懷抱,不要活在世人的眼光裡,努力為自己多添一點信心。我跟自己說:「旅程其實沒有完,只是形式上有點改變了,只要我心裡仍然有夢,無論是什麼境況我還能走下去。」

讀畢《旅活》,蚊蚊的故事對我來說是個勉勵,那些一路上真誠的交往,也讓我感動了好幾次。她在封面內頁寫道:「永遠不要停止做白日夢,它總會帶我們到心中的理想之處。」這真是對當下的我最適合不過的說話了。謝謝你,蚊蚊 =]

誠意推介吳蚊蚊第一本書《旅活》,大家還沒有看過的話,快去書局買一本來看吧!希望你也會在她215天的旅程之中,找到共鳴和動力,繼續發白日夢,尋找快樂和理想的生活!

 

SE_114.jpg

SE_113.jpg  

 

《旅活》博客來簡介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13282

Into the Wild 流浪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ntoTheWildMunMunNg

一舊雲 旅行者雜貨店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yDayDreamTraveler

arrow
arrow

    Alf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